“爺爺奶奶,今天的數學課上,老師教我們學習了用撲克牌計算24點的游戲,我來教你們一起玩吧!”“奶奶,明天我們班要開展整理書包比賽,您能教教我怎么把書包整理得又快又好嗎?”……這些是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龍虎塘實驗小學開展“隔代互學”項目以來經常在學生家庭發(fā)生的對話場景。學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本校存在隔代養(yǎng)育情況的學生占比已接近50%,其中有15%的孩子存在性格內向、孤僻的問題,15%的孩子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生活習慣差、不愛學習、刁蠻任性等問題。
為了實現(xiàn)學校倡導的“幸福共長,讓每一個生命詩意棲居”的辦學理念,學校開啟了“隔代互學”項目的研究和實踐,讓祖孫兩代人在互學共學中加深理解,共同成長。經過五年的不斷實踐,學校多渠道構建了祖孫學習共同體,開發(fā)了多種互學形式、互學課程和互學領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評價保障機制,創(chuàng)生了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的新樣態(tài)。
“隔代互學”與低年級 無紙化作業(yè)改革相結合
國家“雙減”政策頒布以后,如何在減輕低年級學生紙質作業(yè)負擔的同時,不影響他們的學業(yè)質量?如何將勞動課這門獨立課程內容落到實處?這是學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和解決的兩大問題。學校結合學生家庭現(xiàn)狀,從2022年4月開始開展了以“隔代互學”項目促低年級無紙化作業(yè)改革的探索。教師將學科教學內容和勞動教育內容設計成一個個有趣的“隔代互學”活動作業(yè),例如“我教奶奶學唐詩,奶奶教我學掃地”“我教爺爺學數棋,爺爺教我養(yǎng)金魚”“我給外婆講故事,外婆教我學做餅”等無紙化作業(yè),讓祖孫兩代人在家里開展互學互教的活動。
通過兩年實踐,學校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和家長對“隔代互學”無紙化作業(yè)滿意度達到了100%。孩子們不僅在給祖輩做“小老師”的過程中鞏固了學校所學的知識,建立了自信,確保了學業(yè)質量,而且在向祖輩學習勞動技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喜歡上了勞動,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更可貴的是營造了輕松和諧的家庭學習氛圍,提升了家庭幸福指數。
“隔代互學玩伴團”開啟成長新模式
“老師,我申請下周六組織一次‘吹口琴’隔代互學玩伴團活動。我的招募令已經寫好了,指導老師是我的爺爺……”這是小王同學在向班主任申請擔任“隔代互學玩伴團”小團長的場景。
現(xiàn)在不少孩子平時缺少玩伴,課余生活比較單調。自從學校開展“尋找互學好伙伴,爭當互學小團長”的玩伴團活動以來,受到學生、老師、家長的一致歡迎。玩伴團活動最早是從2019年的假期開始,開學以后學校又開始組織周末的“1+X”家庭之間的“隔代互學玩伴團”活動。學校鼓勵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尋找資源,制定方案,招募玩伴團伙伴。老師、學生、父母、祖輩都參與進來,活動過程中大家分工明確,如家長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老師做好指導評價工作。
活動發(fā)起以后,每個班級均有10多個學生成為小團長,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多樣的“隔代互學玩伴團”活動,有粽葉飄香玩伴團、魔術表演玩伴團、造紙術玩伴團、學編織玩伴團、變廢為寶玩伴團、年俗文化研究玩伴團等,涉及閱讀、運動、美食、種植、手工、器樂、戲劇、表演、科創(chuàng)、氣候變化等10多個領域、150多個項目。祖輩中也有約3000多人次積極參與了活動。“隔代互學玩伴團”活動的開啟,為孩子們的成長打開了一個新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的校家社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模式。
“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打開辦學新格局
河海老年學校是龍虎塘實驗小學結對開展“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研究的第一個校外機構,雙方簽訂了每月互學互訪一次的辦學協(xié)議。目前,該活動已持續(xù)開展了兩年,互學課程涉及小學所有學科和空竹、錫劇、刻紙、太極拳等10多個傳統(tǒng)非遺項目。互學互訪讓老人和孩子走進了對方的世界,打開了相互理解的大門,讓一老一小兩代人在共學互學中相互滋養(yǎng)、共同成長。
山清水秀的溧陽深山溝民俗文化村是學校第二個“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合作機構。每年的不同季節(jié),學校會組織不同年級的學生和其祖輩一起去民俗文化村開展共學互學活動,比如春天學習采茶、制茶,夏天學習插秧,秋天學習收割,冬天學習做米酒、舞龍燈、打糍粑……學生們則將垃圾分類、環(huán)境保護、預防詐騙等相關知識以快板、小品和歌舞的形式傳遞給當地農民。山溝里的“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讓孩子們近距離了解了農村、農民和農事,同時也讓山溝里的老人們學習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常州老年大學和龍虎塘街道的秋白書苑是學校第三批“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合作機構。寒暑假期間,學校聯(lián)合街道社區(qū)教育中心和常州老年大學開設了“隔代共學互學大學堂”公益班,有繪本閱讀班、花鳥繪畫班、超輕黏土班和廣場舞學習班等,師資和課程全部免費。課程內容由龍虎塘實驗小學和常州老年大學教師開發(fā),秋白書苑則免費提供學習場地,學校選派老師協(xié)助進行現(xiàn)場管理,讓轄區(qū)內的祖輩和孫輩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目前已連續(xù)開班三年,參與活動的祖孫約有700多人次,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學校多渠道構建了祖孫學習共同體,開發(fā)了多種隔代互學形式、課程和領域,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評價保障機制。“隔代互學”成為連接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一座橋梁,營造了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氛圍和新型的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樣態(tài),也給各方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學校后續(xù)開展的跟蹤調查數據顯示,參與隔代互學項目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均得到了提升,學習自主性也大大增強,并且在與祖輩共學互學的過程中增進了對祖輩的關心、理解和尊重。祖輩的育兒觀念也得到了很大改變,全面提升了隔代教育的質量。項目的研究和實踐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能力提升。教師們意識到老年人身上有許多值得孩子學習的優(yōu)秀資源,要善于在家校共育中有效開發(fā)和利用。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龍虎塘實驗小學;本文系江蘇省“十四五”教育規(guī)劃葉圣陶專項課題“‘教為不教’思想下隔代互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編號YZ-c/2021/15])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kevinchanpho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